「說到『創作』,說到『藝術』,總令人感到遙不可及。然而我們奔波於公式化的城市之中,忙碌於成就他人的成就,創作卻是尋回自己的途徑。每個人與生俱來便有創作的能力,也有著獨一無二的藝術頭腦,那些感受到藝術『呼召』並一心追尋下去的,最後都蛻變出獨一無二的人生。透過《畫家宅》,一起來拜訪十五位香港畫家的家,聽他們說自己的故事、自己的創作、自己的喜樂與哀愁,也許會發現,當中一些經歷和心情,你也有共鳴」
18 DEC, 2019摘自https://www.cp1897.com.hk/product_info.php?BookId=9789620443473
關於森志
管理人 Steward / 研作人 Researcher
張志珍,CHE
自由工作者。
酷愛觀察、閱讀、探索與研究;
擅長聆聽、訪談、編著故事和「歷史」。
繪畫,為第一「個人興趣」。
曾任香港中小學及醫院學校美術與設計科老師;
現以不同形式,延續藝術教育。
研究,為第二「個人興趣」。
工餘時間,從事不同類型的義務及研究工作,
喜與丈夫sum一起遊歷,邁向正職生活。
愛閱讀。喜思考 —— 與研究遇上
「遇上」研究,始於香港理工大學美術與設計教育(榮譽)學士課程(2000-03),以「香港中學校規個案」為論文題材,學習結合實地觀察、聚焦小組訪談、文本分析等研究法,「初嚐」第一次學術研究。
「發展」研究,與於香港中文大學研究院進修,有莫大關係。
修讀學校諮詢與輔導文學碩士(輔導)(2005-07),小組研究企劃課題為“The Journey of the Counselor/Therapist: The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體現質性研究中「紮根理論」(Grounded Theory)的吸引;
2012至2016年間,修讀教育博士(教育心理學),學習及享受操作質性研究中的深度訪談,論文著作為《投身心理輔導專業的因由:中國內地高校心理諮詢老師的個人選擇》,呈現國內心理諮詢老師,在專業發展及實踐上遇到的困難與限制,並反映當時已發展超過20年的中國高校心理諮詢工作建設,仍有相當的進步空間,特別在經濟欠發達的偏遠地區,實在需要格外的關注與支持。
往後,隨著興趣和愛好,持續衍生對個人成長(personal growth)、美感及心性發展(aesthetic and spiritual development)的探索,相信「研究是一門主要工具」,能促進認識自己、他者、世界、大地及信仰。
履職志。編寫著 —— 催生「森志研作」
以合約形式,於2012-2020年,擔任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部份時間客席講師,任教美術及設計教育(榮譽)文學士課程,包括 Aesthetic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and Young Adults、Final Thesis 及 Curriculum Issues in Art and Design in Education。
參與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教學年間,被從事藝術與設計和涉獵不同美感創意領域年青工作者的職涯經歷觸動,決意展開初創研究,結集約三年的成果,出版《藝徒十三:職涯規劃、美感心靈與個人成長》一書,目的是
「希望讀者能具體認知、感覺和觸碰在香港從事林林種種藝術創作和設計工作者獨特的生涯規劃、美感心靈與個人成長;藉著呈現各自如何走進藝術創作和設計『歧途』的歷程及最終成為『藝術門徒』的反思,為考慮、有志或執意要走進藝術創作和設計職場的朋友們,提供思想的準備、經驗的參照與心靈的支持」。
期望社會大眾關注、理解及器重於香港土生土長的年青藝術與設計工作者。
【森志研作】,是催生而來的一個平台,冀達促進藝術創作及設計愛好者交流及互動,為「兒童及青少年美感發展教育」作另類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