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目錄 / 藝術歧途 /JACKY_商品展示設計

JACKY_商品展示設計

現在的我,把認識已久的藝術或設計給看得寬闊多了,設計或藝術不單是為實物來「創作美感」,而是「美感經驗」上的滿足,好像創作過程、與人分享的過程、作品給予別人正能量等……

我現在正從事設計工作,職位名稱為商品展示設計師(Visual Merchandiser),曾於前公司任職這個崗位,因為架構重組,削減人手,我便轉職到現公司擔任同樣職位。

 

從事這個設計崗位六年,它的工作基本內容,離不開負責店鋪設計及店鋪中各式各樣的陳列設計,如店鋪中的燈箱畫面、推廣資訊牌、產品陳列方式等。另外,還會負責市場推廣部的產品設計、活動場地設計等;間中,亦需要負責產品陳列的培訓。店鋪維修,也是我的工作範圍。

 

設計是我喜歡的部分

 

坦白說,對目前的工作,可謂喜歡與不喜歡各參半。設計是我喜歡的部分,以腦震盪構思出不同的想法和主意;但是,在我的工作範圍中,我不太喜歡開鋪的程序、文書處理及維修工作,因為這些工作不能發揮自己的設計能力。

 

我可以說,在不同的美感發展領域中,「設計」應該是我最熟悉及經常接觸的,譬如平面設計、產品設計、室內設計及一些陳列教育。平面設計中的宣傳單張設計、網頁設計及其他平面砌稿;產品設計中的禮品設計(例如:利是封);室內設計中的店鋪設計(全新店鋪及裝修);還有,陳列教育中制定陳列指引及定期教育前線同事陳列指引。當中,產品設計及室內設計,是沒有受過任何專業培訓。

 

中四時開始接觸「設計」,追本溯源,與自幼喜歡繪畫有關。我上過繪畫班;不過,學繪畫之前,我是先學書法的:

 

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媽媽為我報了書法班。教授書法的老師會在黑板用沾了水的毛筆,寫出每字的筆劃及標示筆順。因為水會蒸發,老師趁它未蒸發之先,用粉筆勾勒出毛筆字的形狀,供學生參考。初時,老師要求我們要不斷地練習寫好“一”字。我感到沉悶,所以轉去繪畫班。

 

繪畫班的老師喜歡在黑板上畫一筆,要求我們在畫紙上也跟著畫一筆。然後,老師會巡視一次,發現畫得不太好的,會自行在學生的畫紙上執筆修改。修改後,老師會在錯誤的線條上「打叉」,好讓學生記得擦掉。畫好線條後,老師要求我們回家利用廣告彩來填色。我通常會把每一個塊面都填上分佈均勻的顏色,感覺這樣才算完整。完成填色之後,色塊與色塊之間的線條被顏色遮蓋著,我需要用黑色的勾線筆(俗稱馬克筆)把線條從色塊之間給勾勒出來,才算大功告成。

 

從美勞課的試驗中學習

 

除了上繪畫班,有時候,我也會拿著兒童雜誌,臨摹封面。不過,初小之後,我沒有再報讀任何繪畫班。之後,所學到的技巧,都是從學校美勞課設計的功課中,從試驗中學習。記得,有一次,老師要求我們利用已充氣的氣球,貼上報紙及餐巾紙,來製作紙碗。但是,老師沒仔細地說明用甚麼樣的餐巾紙,結果我用了薄薄的衛生紙,沾了漿糊水後,風乾了一天,還是濕軟軟的,難以上色。最後,因為時間緊迫,勉強地上色,顏色化開,不易控制。回到學校,看到同學們所弄的紙碗,是非常堅硬的,與我的相比,大不相同,非常尷尬。往後,在平時看的 ART ATTACK電視節目中,知道那次紙碗製作失敗的原因;此外,我還從這個節目中,學懂更多其他的繪畫及手作技巧。

 

依稀記得,初中的視覺藝術課,沒有特別學到甚麼藝術知識,只靠著自己過往的美學經驗來完成每一次的作業。嚴格來說,到了中四中五修讀視覺藝術科,我才正式學習素描及設計技巧。

 

第一次素描下的西蘭花

 

關於素描方面,自己在初中時,一直都很想學習正規的素描技巧,因為自己認為繪畫得很像真,才算是懂得素描;同時,老師亦展示師兄師姐們的作品,令我特別感到好奇:怎樣畫才可如此像真。當時,我是很渴望修讀視覺藝術科。上到中四,我終於正式地學習素描技巧。鉛筆起稿,對我來說,是輕易而舉的,上色才是我真正需要學習的。

 

02.jpg
03.jpg

印象最深的是學習木顏色素描的過程,我還特地向學校購買了一盒72色的木顏色來「應戰」。第一次素描的是西蘭花。起稿後,老師教授上色的歩驟:先填上黃色作為底色;選取不同的綠色,由淺綠到深綠,根據物件的不同光暗度填上顏色。然後,在暗位填上少量紅色及在光位填上少量白色,以增加立體感。選取藍色混合紅色作為物件影子的顏色,選取紅色或橙色(物件的對比色)在背景輕力打圈,再用深綠色在暗位勾勒出物件的外形。

 

我很享受素描的過程,因為可以把物件逐步地、仔細地素描出來。越畫得神似,滿足感越大。對於一些比較難畫的物件,特別是它們的質感,如菠蘿、籃子,我的信心則不太大。但是,當時總是嘗試去畫,恐怕會考時出現這些物件,就很難應付了。當素描時遇到困難,我都會嘗試參考同學的素描方法。

 

關於設計方面,老師當時已開始教授設計的基本元素,如點、線、面,再教授設計的表達方式,如誇張、重複、突出等。老師也會講講美術史,介紹不同時代的美術風格。那個時候,自己覺得對題目先進行簡單的資料搜集,並運用腦震盪,構思出滿意的設計畫面。只要畫得靚,畫面符合設計規則,就算完成。

 

「設計」可以成為專業?

 

往後,很想可以在設計方面學得專業一點,好讓自己應付將來的工作。聽聞理工大學設計系可以學到專業的設計學,特別在傳意設計中,可以學到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感覺它是能強化設計的一種工具,所以自己特別想學懂它。可惜,報考了三次傳意設計,都失敗而回。後來,從坊間的書籍、網站及講座,涉獵了不少設計思維的內容。我意會到,入讀傳意設計課程並不是學懂設計,而是一種心靈的體會。

 

不知怎樣的,報考設計的考核題目與自己所學的設計,總是有一點距離,如問及「八達通的系統設計」,當時,我完全想象不到「設計」可以怎樣與這個系統拉上關係。後來,在就讀理工大學多媒體及科技設計高級文憑(Higher Diploma in Multimedia Design and Technology, 簡稱 MM)時,明白到「設計」本身需要具備「設計目的」及考慮「目標顧客」。

 

譬如說,設計一套點餐軟件系統時,首先需要做資料搜集,如餐廳是甚麼類型、為甚麼餐廳需要點餐軟件、顧客是甚麼類型等。當集齊所需要的資料,就要找出設計問題,針對此設計問題而想出點子。如當餐廳繁忙時,點餐需時,有了桌面點餐軟件系統,就可讓顧客自己自由選擇食物。再舉一個例子,設計一套保護牙齒的動畫,我們需要考慮誰是觀看的客群及為甚麼他們需要觀看。設定了這些設計目的及目標顧客後,我們便可以開始搜集一些相關的動畫作參考,如角色的設定、顏色的運用、故事的脈絡……隨著這些的考慮,我們會畫分鏡腳本(Story Board,當中包括了分鏡、鏡頭角度及對白)、人物角色及場景。如果觀看的客群是小朋友,人物角色設計用的線條會比較簡單,顏色也比較鮮艷。

 

工作了兩年後,從朋友的面書,看見理工大學的美術及設計教育(榮譽)文學士課程(BA(Hons)Art and Design in Education,簡稱BAADE),便開始搜集此課程的資料,發現課程內容有別於我以前所涉獵的知識。之後,就半工半讀地完成了三年的BAADE學習。其實,課程令我涉獵的設計領域是越來越廣的,不單是設計一樣東西,而是去發現問題、細心思考,並設計解決方案。課程中最深刻的設計可說是「天梯」和「隕石燈」。

04.jpg

期間,我還需要以公司的指引及自我的審美經驗作準則,定期檢查排版及校對顏色,並監察整個流程,控制時間。一旦發現時間比預期的緊逼,我需要調動或減少一些程序上的時間,如同時進行排版及顏色校對、減少審批的時間等。當安裝完成後,設計公司或印刷公司需要提供安裝完成的照片作記錄;同時,我亦需要抽取幾間店鋪作檢查。除了這些,我還需要控制市場推廣部物資的倉存及安排物資的運輸,確保有足夠的陳列物資提供給店鋪。

設計能融入工作流程

 

但是,完成了BAADE後,我對商品展示有了另一番體會。商品展示雖然需要依照指引,但箇中的程序也需要設計一番,才能令繁複的流程順暢,更能善用時間,增加效率。

 

在整個涉獵個人美感的發展歷程中,在讀MM時,曾有過一個令我深思的經歷:

 

正值畢業,我的設計方案被一位老師評為不是課程所要求的設計。批評的老師要求學生需要以課程所學習的媒介(平面或互動媒體)作為畢業設計方案,但是,我為了針對設計問題,而設計了一個展覧的設計方案。匯報畢業設計方案報告後,那位老師質疑我的作品不是這課程所學習的媒介。幸好,負責指導我的老師立即駁回那老師的評語,指出我的作品是針對設計問題而得出的設計方案作品。

 

記得當時被批評時,我的感覺是不太好受的,像是我走錯了設計方向,感到十分迷失。幸好,指導我的老師支持我,令我更深入思考「設計本身是甚麼」。究竟設計是否要被課程要求限制?或許,作為老師,在大學的評分體制中,「設計本身」可能會被限制。我感到有點可惜,因為設計只是需要符合課程要求,而它失去了設計的本質。

 

回望當初,對昔日選擇從事與美感領域有關的工作的想法有兩點:第一,設計未必是自己的天分;第二,自己已受了多年的關於美感領域的訓練,我相信自己有能力勝任這領域的工作。為甚麼說自己沒有設計天分?這是因為我會把自己和社會上所看到的設計師或藝術家比較,感覺上,自己的設計與他們的作品有很大的距離吧!同時,自己又不是經常用繪畫方式來記錄生活點滴,感覺好像缺乏了設計師或藝術家的一些特質。

 

我不會把自己定義為一個甚麼甚麼的設計師或藝術家,因為這樣會規限了自己的可能性。現在的我,把認識已久的藝術或設計給看得寬闊多了,設計或藝術不單是為實物來「創作美感」,而是「美感經驗」上的滿足,好像創作過程、與人分享的過程、作品給予別人正能量等……

 

現時,除了工作,閒時會參與一些與藝術相關的活動,如書藝劇場工作坊、馬屎埔村的藝術創作及導賞等。

設計是發現和解決問題

 

「天梯」是以社會公共空間問題出發而創作的。我從來沒做過此類的創作。我與同學四圍外出,觀察政府所標示的公共空間,如開放時間、進出的人流、公共空間的指示等。最後,發現公共空間多數都很隱蔽。根據這個發現,我們構思並製作了一條直接通往公共空間的繩梯(安裝了LED燈)。選取了天星碼頭的一處公共空間,入夜時將繩梯垂下,向經過的途人介紹這個獨特的公共空間,並同時帶出關注公共空間使用的問題。

 

「隕石燈」是在白鐵課堂上製作的。我們覺得白鐵表面的紋理與隕石相似,便利用白鐵製作一個隕石形的座地燈。隕石的不規則外形增加了製作的難度:首先,我們用卡紙模擬了隕石的形狀,再簡化為各種不規則的塊面;但是,要扣合這些不規則的塊面,白鐵的傳統扣合並不適用。最後,我們嘗試在傳統白鐵扣合結構上,構思出一個新的扣,應用在隕石座地燈上。當時,老師們都感到驚喜,完全想象不到隕石座地燈可以這樣呈現出來。

 

工作的頭幾年,我覺得「商品展示」(Visual Merchandising)並不是甚麼設計工作,只是根據指引執行的程序性工作。為甚麼這樣說呢?因為,基本上商品展示以店鋪視覺元素為主,如燈箱圖像、櫥窗陳列、店鋪設計等;要執行及呈現這些元素,單靠在學校所學的設計是不足夠的。我以燈箱圖像及櫥窗陳列作為一個例子。

 

宣傳每一個產品前,我需要根據總部的指引,草擬一份適合香港店鋪的規劃,好像燈箱圖像及櫥窗陳列的版面鋪排、轉換燈箱圖像的位置,以及相關的時間表;然後,給上層批核;通過了,再電郵給總部作最後批核。如順利的話,便可以找2至3間設計公司或印刷公司,根據砌版面或模擬圖、顏色校對、印刷、運輸及安裝等項目報價。收到報價後,比較價錢及決定選用哪一間設計公司或印刷公司。決定後,我還需要在公司的系統中輸入相關的批核資料,呈給會計部作最後的審批。如通過審批,便可以通知設計公司或印刷公司開始他們的工作。

 

如何繪出自己的路線圖?聽下「佢」講……

“ 在學時,大家都會定位自己為一個怎樣怎樣的設計師(平面、產品、室內等等)或畫家(漫畫、寫實)。一畢業,就會朝著自己的定位去尋找工作。此定位或許是你的目標或理想工作,但,不要以此定位,限制著自己的能力或決意尋找純美感領域的工作。始終,香港的純美感領域工作的職位比較少,各公司亦講求效率與金錢收益,設計師都需要兼顧少量的非美感領域的工作。因應公司的規模大小,情況會稍有不同。公司規模大的,工作會拆分得比較細,專門負責其中一個工序,如:砌稿。如果公司規模小,除了砌稿,還需要處理雜務,如文書、聯絡、運輸等。這些非美感領域的經驗,或許會磨滅我們對聲稱「美感領域」工作的熱情;但,我們將所做的東西以「一件事」來看待,把細節做得妥妥當當,這或者是另一種「美感」的呈現。

 

美感領域的工作,多以創意及美為主。剛畢業的同學,都會很有衝勁地想將自己的意念呈現出來。但在現實工作中,自己沒法接受的意念,往往都是由上級向下級發落,而自己的意念又沒法被上級採用,因此,同學或者會對香港美感領域的工作有點失望,埋怨沒創意可言。但千萬不要感到氣餒,雖然意念已定,但同學可將所學的美感知識呈現在最終成品中,而這種美感呈現,需要同學的「細心」——培養視覺的敏銳度,並考慮細節 ”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