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創作』,說到『藝術』,總令人感到遙不可及。然而我們奔波於公式化的城市之中,忙碌於成就他人的成就,創作卻是尋回自己的途徑。每個人與生俱來便有創作的能力,也有著獨一無二的藝術頭腦,那些感受到藝術『呼召』並一心追尋下去的,最後都蛻變出獨一無二的人生。透過《畫家宅》,一起來拜訪十五位香港畫家的家,聽他們說自己的故事、自己的創作、自己的喜樂與哀愁,也許會發現,當中一些經歷和心情,你也有共鳴」
18 DEC, 2019摘自https://www.cp1897.com.hk/product_info.php?BookId=9789620443473
KAMAN_平面設計;藝術教育
我便開始探索與追求怎樣的作品或美感可以成為對人對己的祝福,是另一種可以引起內心共鳴的美;信仰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因素……
過往,我是一位全職設計師,曾擔任時裝設計及平面設計約16年。現時,我是一位自由工作者,從事平面設計及兼職視覺藝術科老師。以這種形態來工作,已達2年之久。
「自由工作」,時間具彈性……
現時的兩份工作我也喜歡,前者是一份做平面設計的工作,包括名片設計、海報設計、包裝設計等等。因為是自由職業,時間具彈性,跟客戶溝通愉快;後者於一間私營學校,任教跨年級視覺藝術科,同時,也在其他NGO教授視覺藝術課程。擔任兼職視覺藝術科老師,可謂是從事藝術教育,在教授手工和繪畫的過程中,也包括視覺藝術各樣元素的教學,例如顏色、構圖等。參與藝術教育,自己可以從中發揮想象力,去設計課程與教學題目,又可引導他人發揮想象力去創作作品,好像用圖畫說故事、教導美術作品欣賞等。我喜歡這份工作,因為跟孩子們創作美術作品,充滿樂趣。欣賞他們的創意,是一件快樂的事。
「轉職」,主要是因為環境……
過去全職設計師的工作,內容主要是用電腦繪畫時裝服飾的平面設計圖,包括服裝上的圖案、剪裁、掛牌設計。這些設計與繪畫,涉及一定的視覺藝術,如用色、平面上圖案排列與空間的運用、想象力及把複雜的圖案簡化。大概在我入行約5年後,留意到香港的製衣行業與國內生產商及海外顧客的關係微妙,隨著海外客戶對國內的工廠供應商的運作關係逐漸熟悉,他們可以直接與國內供應商進行直接貿易;香港製衣業貿易公司扮演的中介角色,也越顯失色,漸漸,香港的訂單也越來越少。當時的製衣業代理可謂是「夕陽行業」,於是, 環境因素讓我準備轉職。
加上,這份工作的性質,就我而言,可謂相當沉悶,也對我個人增值有限。沉悶,是因為每天都是做重複的事,做資料搜集,然後畫圖,再畫圖,直至客戶能透過設計圖落訂單。而我,只需要向跟單的同事溝通聯絡,而畫的圖不外乎都是重複的服裝款式,變化不大,在技術上沒有再多的增值,感覺就只是機械化地、重複地畫、畫、畫……
「美術教育」,我很享受……
離開全職時裝設計及平面設計工作,收入顯然地有限及不穩定。離職後的那段時間,朋友們知道我是做平面設計的,會給我介紹顧客;有些因為自己工作上的需要,「外判」給我一些部頭工作。因為這個緣故,平面設計的項目多了不少變化,如飲食、包裝設計、NGO的印刷品等等;此外,跟客戶溝通暢順,並能順利滿足他們的需要,收入也漸趨穩定。不久,又有朋友知道我的工作時間具彈性,並知道我對美術教育有興趣,便給我介紹美術導師的工作。看見小孩子在創作過程中的享受,以及他們的製成作品,是一件很令人滿足的事;當然,導師的工資,也需要符合生活上的要求,過低的話,也會減低我接受畫班工作的意欲;平面設計自由工作的工資也是一樣,是有一定的要求。
在探索美感創作的過程中,了解到單是外觀上的美不能讓我滿足,我便開始探索與追求怎樣的作品或美感,可以成為對人對己的祝福,是另一種可以引起內心共鳴的美,而信仰是當中一個不可或缺的因素。我的信仰是基督教,認識上帝是有美感(美善)和有創造力的位格。聖經說,祂創造世界及其上各樣的美物,又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因此,人的本質,應該存有上帝美善和創造力的DNA。若能夠好好的運用那份創造力,在作品上傳遞出上帝的美善, 能為人帶來平安與喜悅,甚至可以幫助他人解決問題,繪出人與人、人與世界,兩者均美麗與和諧的圖畫。
可以是創作一個圖畫的故事、與孩子進行美感活動的過程、或任何帶著美善訊息的美術作品,這都是我正在可以探索的,並希望是可以傳承的。這想法是來自信仰的教導和啟發,自己也希望,給下一代留下一點貢獻及影響力吧。我相信,視覺藝術的作品能夠對人說話(例如:插畫圖書《你很特別》[1],Max Lucado著,Sergio Martinez 繪 [2]);直至,當親身與孩子們上了一次又一次的美術課,跟他們相處,漸漸的,就這樣走進了美術教育的領域……
在整個涉獵美感發展的歷程中,也曾遇到過一些困難:
以平面設計為例,在他人不論是在商業上或個人品味因素的要求框架下,發展美感領域會有一定的限制。例如為一個外國商品品牌製作網頁設計,要考慮品牌的國際形象,同時又要顧及內地美感與購物文化的要求,要達到平衡,是有難度的;有時候,的確需要向其中一方妥協。當商品以自己的審美判斷,卻未達到自己的理想,而又必須配合客戶的要求時,自己便不能再執著於個人的美感標準。另外,時間的限制,也是一個困難因素,有時候,創作美術作品,為了追及死線前完成,會在未達到自己的美感標準下,勉強完成作品。
探索「美感發展」的出路……
我曾參加過一些校外課程,希望為自己的美感發展探索出路,箇中經歷,或許也可給大家借鏡:
在2008年左右,我參加了一個國畫班。內容是學習用水墨來繪畫花、動物及臨摹。當初報讀這個課程,抱著嘗試的心態,希望了解自己是否有興趣繼續發展畫水墨畫;另一目的,想藉此陶冶一下自己的性情,使自己從煩亂不安的情緒下,安靜下來。在習畫的過程中,對於後者是明顯有用的。但是,完了這課程,卻沒有推動自己繼續發展下去;始終認為,自己缺乏興趣,之後直到現在,也沒有再接觸了。
大概在2009年的時候,我報讀了中文大學校外課程的插畫專業文憑。當初報讀的原因,是想了解及認識一下自己的天賦,可以發展至怎樣的程度,並且,想裝備自己,往後在這方面的發展。這個課程的內容,是關於各種繪畫插畫的工具,如水彩、塑膠彩等等。在繪畫技巧上,我覺得自己是有所進步。課程中,最後的功課,我們需要完成一系列主題的繪畫,總共要有8幅。當大家各自完成後,各同學便找場地,一起舉行畫展,以展示作品。記得,一位一起習畫的同學,她的男朋友,看中了我的兩幅主題創作畫,向我買下來。那一次,我的感受是:自己的畫作,竟然可以引起他人的共鳴與欣賞,是開心的。完成課程後,覺得一個小小的畫展,已經讓我有大大的得著。
回想當時很想投身與美感領域有關的工作,相信是一種內心對美感的追求和渴望,個人的天分可以得到發揮和表現吧。
這種渴望的源頭,是屬於個人的喜好和性格,個人喜歡參與一些,從視覺到心靈觸覺而感到美感的創作。創作中,不單使自己滿足;得到別人欣賞和肯定,更是推動我繼續向前的動力。我覺得商業層面的現實考慮,會削弱起初對追求發展美感的熱情;但因為是商業,也不得不承認這也是一個推動力,即要求自己的美感發展領域找到一個落腳點,得著某些特定市場的認同,並可以擴展。
意思是:從起初為做一份可以發揮自己個人天分及興趣的工作開始,認識到商業角度的考慮,限制了自己對美感創作的自由度;從另一方面看,同時發現,有關以個人美感觀念的創作是能夠迎合某一類的觀眾群或受市場歡迎,這也可以說,是由一個落腳點或起點開始,可以轉移朝著另一個方向,繼續發展屬於自己的美感創作。
「從事美感創作」與小時發展有關……
回想自己從事與美感領域有關的工作原因,應該與小時的發展有關:
自小喜歡就所見的人和物,包括卡通片人物,用鉛筆、顏色筆,隨意、隨手、即興地繪畫,可謂要畫的東西,都能用圖畫具體地表達出來;同時,也很會模仿別人作品,頗有繪畫天分。得到父母,親戚和老師的肯定,求學時期,在賽馬會體藝中學,以美術與設計為主修科目。修這個科目的感覺是很開心的,因為可以在視覺藝術上不斷的學習,求進步;同學之間,對彼此的作品,亦能互相欣賞和讚美。畢業前後,一直也希望參與和美感創作有關的工作,因為覺得可以創作出充滿美感的東西(起碼自己認為是美的)是一件開心事。
[1] 這是一個兒童故事,作者陸可鐸(Max Lucado)透過木匠伊萊幫助胖哥瞭解他是多麼的「特別」,鼓勵讀者相信:「無論世人怎麼評估我們,上帝總按著我們的本相,珍愛我們每一個人」。18 DEC, 2019 圖片摘自http://www.eslite.com/product.aspx?pgid=1003290242605840&kw=%E9%A6%AC%E7%AC%AC%E5%B0%BC%E6%96%AF+Sergio+Martinez+%E7%B9%AA%E5%9C%96&pi=0#
[2] 馬第尼斯生於墨西哥市,習畫巴黎,為藝術指導和插畫家。他曾為迪士尼及其他大型出版社作插畫,包括:《彼得潘》、《小木偶》和《聖誕頌歌》。古典寫意的畫風,使暢銷童書:《你很特別》、《愛你本來的樣子》及《你是我的孩子》的故事變得更為生動。18 DEC, 2019摘自https://childbook.hk/tag/%E4%BD%A0%E5%BE%88%E7%89%B9%E5%88%A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