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目錄 / 藝術歧途 /YUKI _網頁設計

YUKI _網頁設計

轉職次數看來不少,似乎有失;但是,隨著工作的轉變,涉獵的美感領域卻逐漸得以擴闊,有些亦在無意間,得到延伸。好像從電腦遊戲設計,到電腦動畫設計,再到電視動畫及電影動畫設計……

現全職做網頁設計近一年多。之前,曾有一段時間處於休息狀態。

 

休息前,是全職蘋果公司員工,主要負責管理及協調某分店的日常教學事務。這個崗位,既屬管理,又屬教學,工作內容包括:提供教學軟件課程、為教材製成品給予意見、解答客人在使用教材或上課時遇到的困難。

 

由於每間分店全日均提供不同主題的免費教學課堂,我的團隊,主要負責教導蘋果產品的操作;而我的主要職責,可謂是確保每日的教學流程,得以順利進行。例如,得悉有團隊成員因各種原因缺席,未能上班,我需要安排其他合適的成員替代他的工作。我需要關注導師與客人之間在課堂上的互動,給求助的導師,提供意見;留意器材及教學物資配備是否足夠,隨時提供協助;還不時留意導師的教授風格及內容是否合乎標準;詢問及了解客人的學習體驗,給導師提供及時的意見等。對於團隊成員的工作行為,我需要作一定程度的監督和指導。

 

除了日常的教學及管理事務,我亦要為不同的後勤工作隊友,提供協助及給予合適的建議。例如,教學器材的管理;教學、內部培訓日程、店內特別活動、與商業團隊合作的課堂安排及跟進;內部培訓建議及設計等。亦要不時詢問團隊,對於工作安排的意見,並跟經理討論改善空間。最後,更需要不時為新加入的教學團隊成員,提供內部培訓,協助他們達到公司的標準教學水平。

 

工作中的喜歡與不喜歡

 

坦白說,我喜歡這工作;但不太喜歡公司的工作環境。喜歡,因為我享受去了解、協助及解決隊友於工作上遇到的問題,樂於協助店內的客人,亦享受教學及向公司建議培訓人才的方法。

 

而最令人討厭的,就是要整天站在店鋪內。一來看似無所事事,二來難以認同管理層的工作處理方法。曾經有幾個月時間,嘗試說服自己,這只不過是一份工作,做好自己應有的本份就可以了。雖然,我明知這個職位,是需要協調上下層之間的關係;可是,自己承受不了團隊與管理層長期的衝突,以及,發覺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好像每況愈下,越來越提不起勁。為免自己的精神壓力越發增加,最後,還是選擇離職。

 

未到蘋果公司工作,我先後曾從事不同類型的工作:

 

先說兼職工作。我曾擔任繪畫老師和電腦動畫及平面設計師。前者主要是設計教程及教授 3 至 12 歲小朋友畫插圖,雖然是兼職教學,也需要一定的教學經驗,去設計不同的學習目標,給學習程度不同的學生,是一份有點難度的工作。後者則負責舞台劇、電視動畫節目及音樂電影的動畫設計和製作、電子通訊傳單、唱片封套及學校網頁設計。

 

而全職工作則做過四份,雖然職銜不同,但內容也有相似之處。

 

第一份工作是電腦平面設計師。其工作包括:電腦遊戲的角色設計、繪圖上色、動畫、網頁、電腦遊戲包裝設計、產品宣傳海報及小冊子設計、吊牌設計、書刊設計及排版。第二份工作是兒童教育電子遊戲設計師。它的工作內容主要環繞電腦遊戲的角色和動畫設計。第三份工作是手機遊戲設計師,負責手機遊戲的角色、動畫及網頁設計。第四份工作是多媒體設計師。其工作主要環繞書籍的美術及排版、培訓遊戲套裝、網站和FLASH遊戲、推廣項目的印刷品及網頁廣告、內部視頻節目製作(故事版、選角、化妝、錄像協助及影片剪接)、拍攝培訓影片、書籍的相片、年度部門簡報及主持排版技能培訓課程。

02.jpg

轉職的客觀及主觀原因

 

至於,通常離職或轉變工作的原因?應該有客觀及主觀的原因吧……第一份工作,因公司上市失敗,被選中辭退。至於,其他工作轉變的原因,主要是覺得自己不被公司重視。

 

曾經試過,在忙碌的工作情況下,被增添額外的工作,如教導一位新入職的員工,學習設計軟件,令自己承受很大壓力。自己會覺得,對方在外國留學回來,為什麼連基本的軟件也不懂得使用?然而,公司卻把這個教導的重要責任推給我,真的感到承受不了。現在,回想起來,應該是公司信任我,才把這項「特殊任務」交託給我吧!

 

試過擔任了一年的兼職工作,倒頭來得不到轉長工的機會;而自己介紹到公司工作的朋友,卻可以轉為長工。真的消化不了……其實,這點也毫不意外,朋友的獨特繪圖天分,正是公司當時需要的人才。

 

亦曾經被老闆口頭侮辱,工作得非常不快,一找到新工作,便立即離職。其實,那位老闆,真的不懂得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病,受其影響的,除了我,還有其他員工呢!

 

還有,曾有一份工作,是連續幾年,重複相同或類似的工作內容,明白自己不能超越比自己懶惰的上司,唯有轉變環境。離開蘋果公司,是發現自己團隊的同事,在工作上表現出色,得以圓滑地協調上下層之間的關係,令自己有感不足,而萌生請辭的念頭。

 

轉職次數看來不少,似乎有失;但是,隨著工作的轉變,涉獵的美感領域卻逐漸得以擴闊,有些亦在無意間,得到延伸。好像從電腦遊戲設計,到電腦動畫設計,再到電視動畫及電影動畫設計,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後期,還有機會參與視頻節目製作、錄像協助、影片剪接及拍攝培訓影片。2012至2017年,我還以「電腦軟件培訓師」及「創意小組領袖」的身份,提供與美感有關的項目意見,如攝影作品、海報、簡報及影片剪接設計等。

 

「興趣」:美感領域發展的源起

 

如果要認真描述自己在不同美感領域的發展,我嘗試從80年代開始說起:

 

小學階段,除了在學校上美勞課及製作手工;繪畫,是我的主要課餘活動。我喜歡經常在畫簿上繪畫身邊的人、喜愛的卡通角色及風景。唸中四中五時,我對設計產生興趣;可是,因當時只是在課餘時才修讀美術,而會考則被迫選擇報考純藝術科——練習自己喜歡的水彩畫去應考。

 

1998至2000年,我成為大一設計學校(簡稱大一)的學生,選讀了商業設計文憑課程。課程的內容很豐富,包括:菲林攝影、包裝設計、宣傳海報設計、書刊設計及排版、石膏素描、水彩畫、粉彩畫、噴畫、MARKER畫、色彩學、透視學等,它們全是必修科目。其實,會考後,我很想投身平面設計行業,對中六的課程毫無興趣,正好發現此校於報紙登招生廣告,想也不想,就報讀了。

 

大一畢業後,我到HONG KONG ART SCHOOL,修讀了電腦動畫文憑課程。其中,故事版構思、電影研究及影片剪接基礎,均為課程的必修科目。在千禧年,是3D動畫火熱的時代,自己對日本的3D動畫也產生極大的興趣。

 

當時,正從事電腦遊戲開發(圖像設計部分),自覺有增值必要,並希望可以學到相關的技術,放在製作及運用於工作上。說來也算巧合,報讀這課程,也是看到報紙上的招生廣告。

 

一向喜歡用相片記錄身邊的事物,隨著數碼攝影的普及,應該由2000年開始從欣賞其他人的攝影手法,到自學及再運用於自己的攝影上。

 

由於工作了十年有多,覺得自己好像被掏空了一樣,很想透過學習不同的知識,擴闊目光。隨後,在2012至2016年,我入讀香港理工大學的美術及設計教育(榮譽)文學士課程,有機會認識世界各地的藝術與畫作、日本美學、建立美感教育、欣賞中國音樂;學習把複雜的資訊消化,以令對象容易明白,並運用較吸引的效果表現出來等。我很珍惜每次上課的機會,以有限的時間,用開放的心,來深入體味每一次的學習。由於半工讀的關係,最後用了四年半的時間完成原本三年的學習。除了學校的訓練,其實在蘋果電腦國際有限公司工作,也促進了自己需要運用個人的審美經驗,去協助客人和同事的攝影及設計作品。

 

留意到自己一直以來,的確涉獵了多個美感領域,但自覺實在沒有一項領域是最能掌握的。大部分的領域,可以說,是受環境影響,而被動地學習,沒有一項是真正主動深入研究。如果,要認真選一項喜歡的美感領域,相信,是非「攝影」莫屬。因為「攝影器材」是手機,它又是隨身攜帶,所以,很容易把剎那的感覺,用電子相片形式給保留下來。拍攝時,雖然會把過去來自模仿及學習的經驗,加強在自己的作品風格上,但這只屬隨機性拍攝而已,並沒有執著或考究怎樣的技巧會得到怎樣的作品效果。

 

「身邊的人」:美感領域發展的延伸

 

在整個美感發展的歷程中,家人、老師、同學、自己或際遇,交織著大大小小的難忘經歷:

 

先說家人。家中的父親,年輕時曾修讀美術繪畫課程。可惜祖父母不支持,他沒能力繼續讀下去,而選擇了駕車司機的工作。後來,他在我們住的大廈參與成立互助委員會,自薦參與會徽的設計。工餘的興趣是自己設計及進行花燈扎作。當我還小的時候,每年中秋節前一個月,他會設計及製作花燈給我及親朋的小孩們玩;有一年,他的花燈作品,在維園給文匯報的記者發現及採訪,還上了報紙呢。後來,忘記了在哪一年開始,他嘗試親自教我花燈扎作技巧,可惜,當時的我,沒興趣跟他學習,小孩們亦逐漸成長,他就沒有再造花燈了。

 

除了花燈扎作,相信,父親也曾嘗試讓我參與和美感有關的事情。記得,小時候,有一天,爸爸在家中窗旁,架起畫板,並於畫板旁邊的餐桌上,放下一個啤梨。爸爸以它作為靜物寫生,用鉛筆起稿,並指導我拿起油粉彩,在他的草稿上上色。可是,我一邊畫,他一邊催促落筆的不同技巧;五歲的我,確實怎樣畫,也畫得不像樣。他就越發激動,好像不明白我為何聽不懂他的教導,更捉住我的小手,用他的方法繼續畫下去。那時候的我,很害怕他駡人的語氣,就哭起來了。而他,就自己動手完成了那幅作品。這件事,令我在作畫時有人在旁指點的話,產生了陰影。幸好,在小學階段時,畫作經常被貼堂,老師也當著全班同學面前稱讚我的畫作,令我對畫畫的興趣加深了;隨之,畫畫的自信也增強多了。

 

說說老師。中學時,參加了美術學會,因協助校慶的大型佈置,給老師稱讚有責任感,影響成長後的自己,在做人做事的態度。相信,因為在大一認真的學習態度,得到老師推薦,面試成功,獲得第一份工作。印象中,在上最後一節的設計課堂時,老師跟同學們提及一間叫 GAMEONE 的公司正招聘設計人手。他說每一班 (約30人) 只會選兩人,全級大約選十多人去面試。他解釋選人的條件是在兩年的設計課程期間,學習態度及作品均表現良好的學生。我亦有幸被選中,被老師叫出自己名字時的感覺,既興奮又緊張。及後,相繼通過小組及一對一的個別面試,記得面試後的當日,就收到取錄通知。這件事,令我感到處事的認真態度,比作品漂亮更重要。

 

再說同學。有一次在工作中重遇中學的師妹,她說欣賞我在中學的美術學會課外活動的教導,我感到很意外。除此以外,曾經跟志同道合的同學,一起製作短篇動畫,有幸被邀請製作香港電台《動畫八拍》其中一集動畫短片,自己可以第一次製作供舞台劇使用的動畫影片及音樂影片的動畫製作。其實,這幾個項目橫跨了約兩年的時間,包括為香港電台製作香港動畫歷史短片、劇團結合真人和動畫背景的新穎小學普通話舞台劇及人山人海的亞里安製作音樂動畫。

 

當時的感受是,作為幾個項目製作的一員,只想與同學把工作做好,豐富自己的作品數目,為未來的工作鋪路 (當時自己正值是被 GAMEONE 辭退的大批同事中的一員,正職未穩,SARS來襲的2002至2003年)。其實,現在回想起來,幾個項目進行也頗順利,有賴同學們負責處理對客戶的溝通,我也只是一塊小小的製作零件,只要按時完成負責的項目,就功德圓滿。最大的滿足感是作品於公開播放時,其他人於大眾媒體上看見自己有份參與製作的動畫,而給予讚賞。

 

也說說自己。沒想過因爲自己的設計而受到肯定,公司邀請自己設計排版的課程給內部同事。同樣,沒想過自己對產品設計的偏執,上司容許我犯錯,而給我反面教材。記得,曾設計一套培訓遊戲配件,堅持把推出年份印在產品上。上司雖然曾過問原因,我還是堅持決定。及後,意識到產品是跨年銷售,印刷生產年份,根本對產品本身沒有任何意義或好處;反而,暴露了生產年期,可能會為產品帶來負面影響。這件事,影響我後來在工作上的成長:需要為自己的決定,進行反覆的思量,以確保是否恰當。

 

沒想過在蘋果電腦國際有限公司,跟客人及同事分享自己的攝影、影片剪接、設計工作經驗及心得等,會得到很大的滿足感。記得,有一位香港的畫家,他努力在蘋果開辦的課堂,學習把他的畫作電子化,製作幻燈片放在他的畫展播放。我跟他會分享一些我過去製作影片的經驗,怎麼樣的相片質素、播放速度,會帶來怎麼樣的播放效果,這是軟件本身未能充分支援的功能。只擁有相關經驗的人,透過軟件,才可分享人性化的作品。每當我作這樣的分享,客戶都會樂意聆聽;我也從他們身上,學習他們的不同經驗;當中的互動,實在帶來無比的滿足感。

 

回憶片刻,我覺得自己當時很想投身與美感領域有關的工作的原因是,喜歡很美的平面廣告,希望自己也能夠做到。這生人最印象深刻的平面廣告,是香港藝術學院在報紙上,刊登招收動畫課程學生的廣告。這個廣告的版面,是由幾個不同風格的卡通人物的跑步過程組成:由鉛筆單線畫起跑草稿、上色、到上色的3D框架、到3D圖像。整個廣告,清晰表達了課程的核心內容,從基礎的單線,到3D成像動畫,就是課程的主要大綱。當時,吸引了我的視線之餘,也吸引我報讀了那個課程。

 

如果要我對昔日選擇從事與美感領域有關的工作的動機,作出評價,我覺得自己只有很單純的想法:就是可以把自己喜歡的平面設計,應用在工作之餘,又可以養活自己。對此,我從不後悔。

 

十多年後的今天,累積了更多的學習及體驗,好像去學習日本花道知識時,體會到藝術、歷史、宗教及權力等的種種牽連關係,留意到「美」的背後,隱藏著很多約定俗成的不同原因,才會對某些人來說是「美」,對某些人來說是「不美」。所以,不用太執著「美」不「美」。

 

01.png

如何繪出自己的路線圖?聽下「佢」講……

 

“ 如果這一刻,你已幸運地擁有喜歡的美感領域,亦想把它成為自己的職業,請不要猶疑,先跟家人達成共識,然後儘管投入去嘗試。無論你找到的崗位是否合符自己的心意,甚或看來跟理想中的工作差天共地,請給自己定下一些學習目標,用時間及謙虛的心去儲蓄經驗。因我相信這一點一滴、看似沒甚關係的經驗累積,成就著將來的自己。誠如STEVE JOBS 於 2005年在STANFORD大學畢業典禮的演詞所言:「你不能預先串聯起這些人生的重點,直至在回顧時你才會明白。所以你必須相信這些片段會在你未來的人生大派用場」(原文是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 So, you have to trust that the dots will somehow connect in your future)”

後續......

 

如欲了解更多Yuki的現況,請按以下連結查看:

http://www.zenhana.org


bottom of page